写了之后回顾了一下思考,这个未被充分实践的思考只限定互联网行业且在相对较公平的营商环境中,本文中的 “大型机构” 大多数情况下代指商业公司

以小博大有时会被称作自不量力,固然大公司有着鲸吞一部分行业市场的非对等的实力优势,但个体或小团队也有非对称的结构优势

大型机构是否靠效率取胜?持续性的垄断往往离不开低成本,而低成本一般意味着高效率,尽管他们有尸位素餐的员工,但他们总体的支出成本小于收益,持续性的相对高效率低成本维持着他们的垄断地位,(gov靠强制性暴力维持垄断)

对于商业公司,无论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质量的高低,想要取胜都需要提供效率更高的类似服务才能在个人平均收益上超越它。

如果简单地定义效率,即分子端是收益,分母端是成本,比值越大就说明在同分母(相同成本)下,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越多,效率也就更高。提高效率的大致路径也就清晰了,即降本增效。对于大型公司,尽管他们的支出很高,但他们的产出也高。那有没有支出却不产生收益的部分。 如果大体列举可以简单归纳为这三类(用 AI 可以问出更多,这里笼统概括)

  1. 这部分支出有不少和形式主义有关,就是常说的大公司病,这是结构上的原生问题(因组织结构庞大、流程复杂、管理层级过多等因素,导致企业运作效率下降、创新能力减弱、决策僵化等问题)
  2. 独立基建成本,体量太大不能依赖寄生其他公司平台基建需额外建设,又或者是进一步在差异化赛道上竞争的需要。小卖部手动门,大超市电子门也可视为这类
  3. 合规成本,这部分成本可以视为其他势力对该公司或者该行业的限制,又或者是自身为了抬高其他竞争者的成本而推动,税收、审计可视为这类

————– 3月28日 end ————— 未完待续……